图书介绍

论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动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动力
  • 陈莹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265169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职业教育-研究-德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动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2

二、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困境4

三、职业教育系统的视角7

第二节 研究设计14

一、研究框架14

二、技术路线18

三、研究方法18

四、研究目的22

第三节 小结24

第一章 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动力”之概述1

第一节 职业教育系统的视角1

一、职业教育系统的特点1

二、相关研究方法4

第二节 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解读8

一、职业教育实然类型划分10

二、职业教育应然类型划分19

第三节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动力”之解读27

一、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的界定27

二、社会需求30

三、政治需求36

四、文化需求41

第四节 主要的分析模式47

一、概念辨析:“职业导向”、“职业原则”和“职业性”47

二、从历史角度看“职业性”及其“发展动力”51

第五节 本章小结55

第二章 “职业性”的生成(—19世纪末)57

第一节 社会需求57

一、手工职业的形成58

二、商务职业的形成59

三、工业职业的产生60

四、学徒的出现64

第二节 政治需求66

一、行会承担职业教育任务66

二、18世纪—19世纪初期合作主义69

第三节 文化需求75

一、马丁·路德:职业是天职75

二、启蒙思想: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79

三、新人文主义者:普职分离82

第四节 本章小结85

第三章 “职业性”的嬗变:(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末)86

第一节 社会需求86

一、手工业经济的衰弱和复苏86

二、工业化的特点88

第二节 政治需求93

一、行会保留了对职业教育的自治权利93

二、行会自治原则下的职业教育机构化98

三、跨地区的协会的成立102

第三节 文化需求104

一、斯普朗格:职业是文化和教育的媒介105

二、凯兴斯坦纳:职业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统一109

三、费舍:职业学校蕴含了教育的契机113

第四节 本章小结116

第四章 “职业性”的升华(20世纪60年代末—)117

第一节 社会需求117

一、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117

二、个性化职业120

三、广义的职业能力123

四、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126

第二节 政治需求128

一、行会的胜利:1969年的《职教法》128

二、职业学院:“双元制”跻身于高等教育130

三、“多元制”:弥补“双元制”教育功能的缺陷135

四、第三条道路:促进弱势群体职业教育137

五、欧盟职业资格框架的出台及其影响142

第三节 文化需求145

一、职业和教育和谐关系的转向145

二、科隆学派:企业教育的合理性147

三、李特和布朗克孜:用普通学校教育来弥补企业教育缺陷150

四、企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养成个体的批判能力155

五、阿贝尔:社会科学转向158

六、查贝克:职业学院的合理性160

第四节 本章小结164

第五章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局限性166

第一节 “发展动力”的作用166

一、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动力166

二、政治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动力170

三、文化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动力176

第二节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难以复制180

一、我国引进“双元制”的特点180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分析185

三、我国缺乏“双元制”的发展动力187

四、职业教育的民族性193

第三节 本章小结194

第六章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可能性197

第一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研究视角199

第二节 德国职业教育的启示203

一、培养宽广的职业资质204

二、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208

三、正确行使国家权力215

四、构建积极的职业教育价值观220

五、建设职业教育系统225

第三节 本章小结230

参考文献:231

后记2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