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莞市 万江区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东莞市 万江区志
  • 《东莞市万江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7546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87页
  • 文件大小:315MB
  • 文件页数:8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莞市 万江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9

专记53

第一篇 建置60

第一章 位置 境域60

第二章 沿革60

第三章 行政区划62

第四章 社区67

第一节 万江社区67

第二节 石美社区68

第三节 莫屋社区70

第四节 拔蛟窝社区71

第五节 万江墟社区73

第六节 黄粘洲社区75

第七节 蚬涌社区76

第八节 谷涌社区77

第九节 滘联社区79

第十节 小享社区80

第十一节 上甲社区82

第十二节 严屋社区83

第十三节 大汾社区85

第十四节 流涌尾社区86

第十五节 新村社区88

第十六节 金泰社区89

第十七节 曲海社区91

第十八节 牌楼基社区92

第十九节 大莲塘社区93

第二十节 水蛇涌社区94

第二十一节 共联社区96

第二十二节 新谷涌社区97

第二十三节 新城社区98

第二十四节 坝头社区99

第二十五节 胜利社区101

第二十六节 官桥滘社区102

第二十七节 简沙洲社区104

第二十八节 新和社区105

第二篇 自然环境113

第一章 河流113

第二章 气候114

第三章 自然资源115

第一节 水资源115

第二节 生物资源116

第四章 自然灾害117

第一节 水灾117

第二节 旱灾118

第三节 风灾119

第四节 霜冻和冰雹121

第五节 虫灾121

第六节 地震122

第三篇 居民123

第一章 人口123

第一节 人口总量123

第二节 人口密度127

第三节 人口变动128

第四节 人口构成130

第五节 姓氏140

第二章 计划生育144

第一节 计划生育历程144

第二节 机构147

第三节 生育政策148

第四节 优生优育151

第三章 人民生活152

第一节 经济收入152

第二节 粮油供应155

第三节 生活消费157

第四章 社会保障163

第一节 机构163

第二节 养老保险164

第三节 医疗保险165

第四节 工伤保险165

第五节 计划生育保险168

第六节 失业保险168

第七节 农(居)民养老保险169

第八节 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69

第五章 劳动就业172

第一节 机构172

第二节 劳动管理173

第四篇 农业177

第一章 农业发展177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180

第一节 封建土地占有制180

第二节 土地改革180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182

第四节 人民公社183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7

第六节 股份经济合作制188

第三章 农田基本建设189

第一节 土壤189

第二节 农田综合治理190

第四章 耕作制度192

第一节 耕作制度改革192

第二节 间作、套种、轮作193

第三节 合理密植194

第五章 种子195

第一节 传统品种195

第二节 引进推广良种196

第三节 良种繁育198

第六章 田间管理199

第一节 除草199

第二节 施肥199

第三节 植保201

第七章 农机具204

第一节 耕作机具204

第二节 排灌机具205

第三节 收割脱粒机具207

第四节 农产品加工机具207

第五节 农用运输机具208

第六节 其他机具208

第八章 农业科技211

第一节 科研机构211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213

第九章 种植业214

第一节 粮食作物214

第二节 经济作物220

第十章 禽畜养殖230

第一节 畜禽饲养230

第二节 疫病防治235

第十一章 林果业235

第一节 林业235

第二节 水果业237

第十二章 渔业239

第一节 水产资源239

第二节 淡水养殖239

第十三章 水利241

第一节 管理机构243

第二节 河堤243

第三节 水闸254

第四节 堤围除险加固257

第五节 农田水利建设257

第五篇 工业263

第一章 家庭手工业263

第二章 乡(管理区)、村办工业268

第三章 区办工业270

第四章 外资企业277

第五章 民营企业281

第六章 工业行业门类286

第七章 工业园区建设292

第一节 万兴工业区292

第二节 新兴工业区292

第三节 高富工业区293

第四节 蚬涌工业区293

第五节 新城工业区294

第六节 创业工业园区294

第八章 主要工业企业简介295

第一节 万江烟花炮竹厂295

第二节 万江腐竹厂297

第三节 万江农械厂298

第四节 万江造船厂300

第五节 万鹰水泥厂301

第六节 广东生益覆铜板股份有限公司301

第七节 东莞市中玲制衣公司302

第八节 广东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302

第九节 东莞市白天鹅纸业有限公司303

第十节 东莞市金翔电器设备有限公司304

第十一节 东莞市科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304

第十二节 东莞市金田纸业有限公司305

第十三节 东莞市粤铭激光技术有限公司306

第十四节 东莞华尔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306

第十五节 东莞文九礼品公司307

第十六节 东莞杜邦华佳高性能涂料有限公司307

第六篇 名优特产309

第一章 农产品309

第一节 糯米粉309

第二节 元朗菜、花菜309

第三节 三丫海鲤鱼310

第二章 食品311

第一节 腐竹311

第二节 烧鹅濑粉312

第三章 工业产品312

第一节 烟花炮竹313

第二节 万鹰牌水泥315

第三节 “华尔泰”铝塑板316

第四节 覆铜板316

第五节 印刷电路板316

第六节 电脑机箱317

第七节 “贝柔”系列纸巾纸、纸尿裤317

第八节 “宝明家纸”系列卫生纸、纸巾纸317

第九节 蒸发式降温换气机组318

第十节 蒸发式冷风扇318

第十一节 “金娃牌”灰纸板318

第七篇 商业320

第一章 国营商业320

第一节 万江食品站320

第二节 万江粮食管理所323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324

第一节 合作商业324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326

第三章 个体私营商业333

第一节 私营工商业改造334

第二节 大型商业企业336

第三节 新华南MALL·生活城338

第四章 服务业339

第一节 饮食339

第二节 旅游服务341

第五章 集市贸易341

第八篇 财政 资产 税务 金融第一章 财政 资产344

第一节 机构344

第二节 财政收入344

第三节 财政支出345

第四节 财政监督管理346

第五节 资产348

第二章 税务348

第一节 机构348

第二节 征管350

第三节 农业税352

第三章 金融358

第一节 银行业358

第二节 保险业369

第九篇 经济管理370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370

第一节 机构370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371

第三节 消费权益保护372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372

第五节 集市建设与管理373

第二章 土地管理3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374

第二节 土地资源375

第三节 地形地籍测量378

第四节 土地征管378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379

第一节 机构380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380

第三节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382

第十篇 城市建设384

第一章 城市规划384

第二章 街道385

第三章 供水 排水 供电 供气387

第一节 供水387

第二节 排水390

第三节 供电390

第四节 供气394

第四章 绿化 亮化394

第一节 绿化395

第二节 亮化400

第五章 建筑业402

第一节 施工企业402

第二节 住宅建设403

第三节 房地产403

第六章 环境保护411

第一节 机构411

第二节 环境污染411

第三节 环境监测与治理413

第十一篇 交通 邮电第一章 交通4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417

第二节 水路运输418

第三节 公路运输420

第四节 桥梁 渡口425

第二章 邮电433

第一节 邮政433

第二节 电信435

第十二篇 党派群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万江地方组织437

第一节 早期活动437

第二节 中共万江区委员会438

第三节 中共万江基层总支、支部、企业工作委员会444

第四节 党员448

第五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453

第六节 党委中心工作456

第七节 纪检监察460

第二章 群众团体461

第一节 工人团体461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463

第三节 妇女团体466

第四节 农民团体470

第五节 工商业者团体471

第十三篇 政权474

第一章 权力机构474

第一节 历次人民代表大会474

第二节 选举476

第三节 人大工作476

第二章 行政机构477

第一节 乡公所477

第二节 万江区办事处478

第三节 内部机构设置482

第四节 基层政权485

第五节 政务498

第十四篇 政法507

第一章 公安507

第一节 机构507

第二节 刑事犯罪侦查509

第三节 经济犯罪侦查514

第四节 治安管理514

第五节 户政管理517

第六节 交通管理522

第七节 消防524

第二章 审判526

第三章 司法行政528

第一节 律师服务528

第二节 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530

第三节 普及法制教育531

第十五篇 军事534

第一章 兵役534

第一节 国民政府兵役制534

第二节 人民兵役制534

第二章 民兵536

第一节 组织建设536

第二节 军事训练537

第三节 政治教育538

第三章 驻军539

第一节 明清驻军539

第二节 中华民国驻军53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军540

第四章 人民武装部540

第五章 战事541

第一节 张家玉抗清541

第二节 刘万有伏击清兵543

第三节 武工队伏击日伪军544

第四节 新村村民追歼日军544

第五节 官桥滘战斗545

第六节 严计初率尖兵班入莞城546

第十六篇 教育548

第一章 教育结构548

第一节 学前教育548

第二节 小学教育550

第三节 中学教育555

第四节 职业教育558

第五节 成人教育559

第二章 办学条件560

第一节 教师560

第二节 校舍建设562

第三节 教育经费564

第三章 学校选介567

第一节 中学567

第二节 小学571

第三节 幼儿园574

第十七篇 文化576

第一章 机构与团体576

第一节 机构576

第二节 文艺协会578

第三节 演出团体580

第二章 文艺创作581

第一节 文学创作581

第二节 音乐创作582

第三节 书法、美术创作583

第四节 舞蹈创作585

第五节 戏曲创作586

第六节 摄影创作587

第三章 电影 广播 电视587

第一节 电影587

第二节 广播589

第三节 电视590

第四章 报刊 图书 展览592

第一节 报刊592

第二节 图书593

第三节 展览594

第五章 史志谱牒596

第一节 地方志596

第二节 谱牒597

第六章 群众文化598

第一节 广场文化598

第二节 文艺活动600

第七章 著作选录606

第一节 著作目录606

第二节 诗文选录607

第八章 文物胜迹610

第一节 古建筑610

第二节 地方名胜619

第九章 传说故事624

第一节 何若泉的传说624

第二节 文武进士乡和尹庆举626

第三节 黄尹二姓公祠627

第四节 奉聘金龙627

第五节 万江吕洞宾庙与庙会628

第六节 罗亨信与官桥滘的得名629

第七节 金鳌洲村的故事630

第八节 大汾乡名起源的传说631

第九节 秉义茶居与东莞茅根粥632

第十节 新村腐竹的传说633

第十一节 “千七堂”中药店和坐堂医生634

第十二节 金鳌洲塔传说635

第十三节 金鳌塑像和金鳌的传说636

第十八篇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637

第一节 医疗639

第二节 防疫644

第三节 妇幼保健646

第四节 公共卫生647

第二章 体育648

第一节 机构648

第二节 学校体育648

第三节 群众体育650

第四节 体育竞赛657

第五节 体育设施663

第十九篇 民政665

第一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665

第二章 优抚669

第三章 救济救灾670

第四章 社会福利672

第一节 供养“五保户”672

第二节 敬老院673

第五章 婚姻登记674

第一节 结婚675

第二节 离婚675

第三节 复婚676

第六章 殡葬改革677

第一节 清坟677

第二节 推行火葬677

第二十篇 民俗 宗教 方言第一章 民俗679

第一节 传统节令风俗679

第二节 陋习686

第三节 婚丧喜庆风俗689

第四节 称谓习俗693

第二章 宗教694

第一节 道教694

第二节 佛教696

第三节 基督教698

第四节 伊斯兰教699

第三章 方言700

第一节 词汇700

第二节 避讳语701

第三节 谚语702

第四节 歇后语704

第五节 儿歌704

第六节 外来语706

第七节 粤语口头禅706

第八节 东莞盲佬话707

第二十一篇 人物709

第一章 人物传709

第二章 人物简介723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729

第四章 人物表731

一 明清时期进士、举人表731

二 民国时期军、政人物录733

三 留学生名录733

四 民国时期大学毕业生名录734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受省以上表彰人物表735

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军、政人物(县、团级以上)录736

七 2007年万江副高职称以上人员表739

八 2007年万江籍外出工作干部名录(按姓氏笔画排序)741

附录752

一、文献选编752

万江区村委会改社区居委会工作方案752

万江区关于在开展“村改居”工作中对原农村集体资产的处置和管理办法759

积极稳妥推进村改居工作加快全面融入大市区步伐761

二、论文选编766

论基层干部队伍思想建设766

西南地区印象记773

三、附表索引779

后记7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