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音乐艺术教学学科教研与专业课程设置全书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音乐艺术教学学科教研与专业课程设置全书 第1卷
  • 田大海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 ISBN:788413426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音乐艺术教学学科教研与专业课程设置全书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卷1

第一篇 音乐艺术学科教育1

第一章 音乐艺术概述3

第一节 音乐艺术性状与音乐艺术特点3

一、音乐艺术的性状3

二、音乐的艺术特点9

三、音乐的魅力11

四、音乐与感情12

五、音乐欣赏23

第二节 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历史26

一、音乐的起源26

二、音乐的发展历史27

一、音乐内容的基本含义37

第三节 音乐的内容37

二、音乐中音乐性的内容41

三、音乐中非音乐性的内容48

第四节 音乐的形式67

一、音乐形式的构成68

二、音乐体裁形式74

三、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83

四、音乐形式的规律及其相对独立性93

第五节 音乐的功能99

一、音乐功能产生的条件99

二、音乐功能的层次106

三、音乐功能的历史持续性和可变性114

第一节 音乐审美基础知识120

一、音乐作品的声、情、意120

第二章 音乐审美与音乐美育120

二、音乐表演的技巧与神韵129

三、音乐风格134

第二节 音乐美的构成138

一、音乐的形式美138

二、音乐的内容美145

第三节 音乐审美意识与审美方法158

一、音乐审美意识与审美趣味158

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164

三、音乐审美方法173

第四节 音乐美育的功能与内容179

一、音乐美育意义与功能179

二、音乐美育的内容184

三、音乐美育的基本原则189

第五节 音乐美的创造192

一、音乐创作192

二、音乐表演207

三、音响制作212

第一节 音乐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与音乐教师素质要求216

一、素质教育基本原则216

第三章 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与教学途径216

二、音乐教师的作用221

三、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224

四、音乐教师心理结构的差异229

五、音乐教师心理结构的建构原则232

第二节 音乐教育途径240

一、社会音乐美育240

二、学校音乐美育253

三、家庭音乐美育268

第三节 20世纪的音乐教学改革279

一、概念学习理论与曼哈顿维尔螺旋型音乐课程模式279

二、其他音乐教学改革281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音乐教学研究的新发展284

第四章 音乐艺术教学心理研究与运用291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291

第二节 中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301

一、音乐教育心理学概念301

二、中国音乐教育心理研究发展305

三、中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发展实践307

四、音乐心理学的意义310

第三节 音乐学习中的心理分析312

一、音乐学习心理312

二、音乐表演学习心理347

三、音乐创作学习心理353

第四节 音乐专业学生心理特征与音乐反应研究360

一、音乐专业学生一般心理特征360

二、不同年级音乐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364

三、音乐反应研究与音乐审美意识的建构368

第五节 音乐课堂教学心理分析390

一、音乐课堂教学心理390

二、音乐学习评定心理分析396

第六节 音乐教师基本能力要求398

一、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399

二、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402

三、音乐教师的听赏能力407

四、音乐教师的反思、评价能力409

第七节 音乐教师心理分析412

一、音乐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征412

二、音乐教师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419

三、音乐教师的作用、影响和威信427

四、音乐教师个性特点与教学效果431

五、音乐教研室集体活动的心理特征434

第八节 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与课程设置438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439

二、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心理学依据441

第九节 音乐教学成果测评442

一、音乐教学成果的测量443

二、音乐教学成果的评估456

第二卷459

第二篇 音乐艺术专业课程设置459

第一节 乐音和噪音461

一、音的概念461

第一章 乐音体系基本知识461

二、乐音和噪音的概念462

第二节 音名462

第三节 半音、全音465

第四节 等音466

第五节 重升音、重降音、还原记号466

第六节 音高的分组468

第一节 简谱471

一、归多唱名471

第二章 线谱知识471

二、数字音符472

三、简谱概要473

一、五线谱的发明475

二、谱表的构成475

第二节 五线谱475

三、音的高低477

四、音的长短480

五、音的强弱482

六、调号484

第三节 口诀学习法488

一、音高488

二、音符490

三、休止符492

四、认调493

五、写调号494

六、谱表495

第一节 节拍基本知识497

一、拍497

第三章 节奏与节拍497

二、拍子、拍号499

三、拍子的分类500

四、不完全小节504

五、切分音505

第二节 单拍子与复拍子508

一、单拍子508

二、复拍子512

第三节 混合拍子、变拍子与交错拍子515

一、混合拍子515

二、变拍子524

三、交错拍子527

第四节 板眼 板式-拍子 散板528

第五节 节奏531

第六节 不规则节奏群536

第七节 重音的转移与切分音550

第八节 节奏型562

第四章 调式与音阶569

第一节 调式综述569

一、调式音阶调调性569

二、调式音级及其特性569

三、多声部音乐中的调式关系570

四、调式的多样性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571

第二节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573

一、五声调式574

二、六声调式583

三、七声调式588

第三节 大调式和小调式作品中调的明确法593

一、大调式593

二、小调式595

三、大小调式音级的标记和名称597

四、大小调式音级的特性597

五、大调各调关系大小调小调各调598

六、同主音大小调大小调的比较600

七、各类大小调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601

八、特种自然大小调602

九、作品中调的明确法603

第一节 原位音程606

一、音程的几个基本概念606

第五章 音程606

二、音程的性质608

三、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610

一、转位音程概念615

二、度数与性质的变化615

第二节 转位音程615

三、转位音程示例617

第三节 音程的其它问题619

一、复音程与等音程619

二、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621

第一节 乐句623

一、方整乐句623

第六章 旋律基本知识623

二、非方整乐句624

第二节 旋律发展626

一、旋律的进行626

二、音乐素材的发展629

第三节 乐曲的基本形式638

一、乐段的细部结构638

二、一段体639

三、二段体640

四、三段体641

第七章 和弦643

第一节 和弦与和声643

第二节 三和弦645

第三节 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646

第四节 大调和小调的三和弦649

第五节 七和弦650

第六节 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652

第七节 大调和小调的七和弦655

第八节 等和弦656

第九节 其它和弦656

第八章 大、小调中的音级、音程、和弦的功能关系660

第一节 调式音级的关系660

第二节 大、小调中的音程关系661

第三节 大、小调中和弦的解决663

一、大、小调中和弦的解决Ⅰ663

二、大、小调中和弦的解决Ⅱ674

第四节 终止和弦685

第一节 移调与调性对置689

一、移调689

第九章 移调与转调689

二、调性对置692

第二节 调的关系693

一、大小调式的关系694

二、民族调式的关系697

第三节 调的交替与转换700

一、交替调式700

二、转调704

第十章 装饰音708

第一节 装饰音概念708

第二节 倚音709

一、短倚音709

二、长倚音710

第三节 波音711

第四节 回音712

第五节 颤音713

第一节 常用符号715

一、力度记号715

第十一章 常用音乐表演符号715

二、弧线符号720

三、断音符号722

四、保持音符号725

五、重音符号726

六、滑音符号727

七、滑奏符号728

八、琶音符号731

九、震音符号735

十、八度符号739

十一、反复记号740

十二、延长符号742

十四、总休止符号743

十五、作品编号743

十三、呼吸符号743

第二节 演奏符号744

一、用于钢琴上的演奏符号744

十六、尾声符号744

二、用于弓弦乐器上的演奏符号749

三、用于二胡上的演奏符号750

第一节 曲式知识751

一、音乐曲式概述751

第十二章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751

二、音乐语言的表现作用752

三、乐思的构成与发展763

四、曲式体系与曲式组合原则776

五、伴奏777

第二节 单一部曲式786

一、乐段的概念786

二、动机、副动机和乐节的划分787

三、乐句的划分792

四、乐段的分类及其特征808

第三节 单二部曲式817

一、单二部曲式概述817

二、并列单二部曲式819

三、再现单二部曲式824

四、与单二部曲式有关的其他问题828

第四节 单三部曲式830

一、单三部曲式概述830

二、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分析831

三、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分类和基本特征842

四、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850

第五节 复三部曲式与复二部曲式854

一、复曲式的构成和特点854

二、复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857

三、复三部曲式的中部867

四、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880

五、复二部曲式891

第六节 回旋曲式893

一、回旋曲式概述893

二、回旋曲式分析895

三、回旋曲式的分类和基本特征908

四、与回旋曲式相类似的曲式912

第七节 变奏曲式915

一、主题与变奏915

第三卷915

二、固定低音与实例分析916

三、装饰变奏及其主题932

四、自由变奏及实例分析933

第八节 奏鸣曲式938

一、奏鸣曲式概述938

二、奏鸣曲式的基本特征及曲式各部分的结构941

三、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962

四、奏鸣曲式在协奏曲中的应用967

第九节 回旋奏鸣曲式975

一、回旋奏鸣曲式概述975

二、回旋奏鸣曲式的呈示部976

三、回旋奏鸣曲式的中部979

四、回旋奏鸣曲式的再现部983

五、回旋奏鸣曲式有关问题986

第十节 套曲曲式990

一、套曲曲式概述990

二、组曲套曲992

三、奏鸣-交响套曲1004

四、多乐章的大合唱(康塔塔)和清唱剧——大型的音乐、器乐套曲1026

第十一节 单乐章混合、自由曲式1032

一、概述1032

二、自由曲式1033

三、与奏鸣套曲有关的单乐章混合曲式1037

第十三章 音乐艺术课程1043

第一节 音乐常识1043

一、音乐艺术起源1043

二、单音音乐时期的音乐艺术1044

三、13~16世纪的复调音乐及合唱艺术1053

四、歌剧及美声唱法1065

五、声乐与唱歌1067

第二节 20世纪音乐研究发展1074

一、音乐艺术与生理学1074

二、音乐艺术与声学物理1089

第三节 音乐教学的原则与方式1099

一、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1099

二、音乐教学的方式1106

第四节 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1110

一、能力1110

二、音乐能力1117

三、音乐才能的形成和发展1122

四、音乐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和培养1124

第一节 必要声学常识1130

一、声音1130

第十四章 科学练声课程1130

二、人的嗓音1134

三、嗓音的分类1139

第二节 基础发声课程1156

一、歌唱呼吸原理与训练1156

二、歌唱发声原理与训练1163

第三节 发声心理学课程1168

一、感受力与感受1168

二、感受力的开发与培养1171

三、心灵的定位1172

四、心灵的深度感受与广度感受1177

五、心灵的时间感受与空间感受1182

六、心灵的运动感受1185

七、心灵的色彩感受1186

八、心灵的通感1187

九、心灵的嗅觉与味觉感受1188

十、心灵的空间1188

十一、心扉的状态1190

十二、正确的呼吸过程1193

十三、内听觉与外听觉1194

十四、多维记忆系统1196

十五、心灵生活1199

十六、心灵的审美职能1200

十七、心灵与脑的关系1202

第十五章 合唱艺术课程1204

第一节 中国合唱音乐发展概述1204

第二节 合唱中的音乐素质教育1221

第三节 合唱演员多声听力培训1223

第四节 合唱演员声音技巧训练1235

一、统一性训练1235

二、均衡性训练1256

三、和谐1260

第五节 童声合唱训练1262

一、童声合唱的组织1262

二、童声歌唱训练存在的问题1263

三、童声合唱训练步骤1264

第十六章 摇滚乐课程1282

第一节 摇滚音乐知识1282

一、摇滚乐兴起的背景1282

二、摇滚乐的三个来源1283

三、摇滚乐的出现1288

四、比尔·哈利与摇滚乐1289

第二节 正确对待摇滚音乐的态度1291

一、了解摇滚乐1291

二、正确对待摇滚乐1295

第三节 摇滚乐歌词的创作1296

第十七章 音乐电视艺术课程1300

第一节 音乐电视的艺术特征1300

一、MTV音乐与画面的关系1300

二、MTV歌词与画面的转化关系1311

三、音乐、画面、诗性空间1321

第二节 MTV的音乐创作1328

一、作品时间长度1328

二、非歌唱段落的预留1329

三、通俗化的风格1330

四、民族性与时代感1331

第三节 音乐电视的创意1334

第四卷1341

第四节 MTV音乐的创意1341

一、MTV歌曲题材的创意1343

二、MTV歌曲体裁与风格的创意1350

第五节 歌手形象的创意1354

第六节 MTV画面创意的合理性1357

第十八章 电影音乐课程1365

第一节 电影音乐的创作过程1365

第二节 电影音乐1367

一、电影音乐与画面1367

二、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1369

三、电影音乐的语言1370

四、音乐对电影的影响1371

五、电影音乐术语1373

第三节 美术片音乐1374

第四节 新闻纪录片音乐1376

第五节 科教片音乐1379

第六节 故事片音乐的功能1380

第七节 电影音乐主题的写作1385

一、电影音乐主题1385

二、成曲在电影中的运用1386

三、完整乐曲的创作1386

第一节 音乐美学概论1387

一、音乐美学学科简介1387

第十九章 音乐美学课程1387

二、音乐审美实践的历史与发展1401

第二节 音乐审美1419

一、音乐美的形态1420

二、音乐美的范畴1429

三、音乐审美的若干问题1438

四、音乐审美评价1446

第三节 音乐审美与音乐的风格流派1452

一、音乐风格1453

二、音乐流派1459

第四节 音乐欣赏1465

一、音乐欣赏的特点1465

二、音乐欣赏的不同方式1468

三、音乐欣赏心理1474

四、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1478

第五节 音乐批评1481

一、音乐批评的性质和作用1481

二、音乐批评的特点1485

三、音乐批评的模式和方法1490

四、音乐批评家1494

第一节 民族音乐1498

一、民歌1498

第二十章 民族音乐课程1498

二、号子1507

三、山歌1509

四、小调1514

第二节 中国民族器乐1518

一、标题性民族器乐曲1519

二、非标题性民族器乐曲1526

三、中国民族器乐赏析1528

第三节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1536

一、远古时期的打击乐器1536

二、夏、商、周、春秋时期1537

三、汉代乐器1542

四、两晋、南北朝、盛唐时期1543

五、宋、元、明、清时期1547

六、各民族的打击乐器1553

七、打击乐器的复兴1556

八、打击乐器基本演奏方法1557

第二十一章 中国传统乐理知识1560

第一节 律名与律吕1560

一、十二律名与现代音名的对应关系1560

二、清浊倍半与八度分组1562

三、“律”、“吕”及其在乐理学习中的意义1563

四、均、宫、调等基本概念1566

第二节 中国传统乐理的补充资料1569

一、音阶与宫调理论的新信息1570

二、五声调式的扩展1575

第三篇 西方音乐艺术课程设置1581

第一节 西方音乐概述1583

一、西方音乐的影响因素1583

第一章 西方音乐发展史课程1583

二、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时期1584

第二节 西方古代音乐1585

一、西方古代音乐概述1585

二、古希腊音乐1588

三、古罗马音乐1591

四、基督教音乐1594

五、拜占庭音乐1597

六、西方古代音乐的影响1598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1600

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概述1600

二、法国音乐1604

三、意大利音乐1604

四、德国音乐1606

五、尼德兰乐派1607

六、音乐理论研究与器乐1608

第四节 巴洛克时期音乐1609

一、巴洛克时期音乐概述1609

二、巴洛克时期的乐器1611

三、新的音乐形式1612

第五节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1614

一、古典主义音乐概述1614

四、巴洛克音乐的影响1614

二、音乐风格的变化1617

三、新体裁、新乐器的出现1617

五、从娱乐转向丰富多样1618

六、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1618

四、交响乐队和歌剧1618

第六节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1620

一、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概述1620

二、音乐艺术的发展1621

第七节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1623

一、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概述1623

二、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1625

三、芬兰及俄罗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1630

四、意大利晚期浪漫主义音乐1640

一、现代音乐概述1645

二、现代音乐的主要流派1645

第八节 现代音乐的发展1645

第九节 当代音乐1652

一、偶然音乐1653

二、噪音音乐1657

三、电子音乐1658

四、具体音乐1665

第二章 乐器知识课程1667

第一节 概述1667

第二节 弦乐乐器1668

第三节 木管乐器1672

第四节 铜管乐器1676

第五节 打击乐器1679

一、鼓类1679

二、钢琴1682

第六节 配器法1684

一、1650年以前的乐器法1684

二、巴罗克时期的配器法1687

三、1750年到1800年的配器法1692

四、十九世纪配器法1696

五、印象主义与后来的发展1702

第一节 歌剧艺术特征1707

一、歌剧基本特征1707

第三章 歌剧艺术课程1707

二、歌剧与戏剧的差异比较1709

三、歌剧的戏剧性特征1720

第二节 歌剧演员的声部表现1725

一、歌剧与美声1726

二、声部的划分1729

第三节 歌剧乐队的作用1756

一、唱腔烘托1756

二、形态意象1758

三、心理刻画1765

四、环境描写1766

五、动作陪衬1769

六、细节点缀1770

七、主导动机1771

热门推荐